导 学 案 的 编 写 与 使 用
发布时间:2014-1-13 19:07:03 浏览次数:276

                                                            导 使

                                                                吉安十三中   项昌军(改编)

为了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实行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从本学期开始,推行集体备课,同年级同科教师共同编写导学案。

一、导学案的编制流程

1、期初由备课组长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打印分发给组内各教师,并上交教务处、教科室各一份。

2、由备课组长分配备课任务,(一般每两周轮换一个主备教师)打印备课任务安排表,分发给组内各教师,并上交教务处、教科室各一份。

3、“导学案”备课的基本特征:“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资源共享、师生共用,减负提效”。

4、备课程序: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所以一份导学案的形成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必须融入每位教师的个性风采。具体过程为“六备”

①个人主备,形成初稿

主备教师在初备时,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教材处理上突出“六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教学环节设计上遵循“四段八环”。同时,主备教师要尽力提出自己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疑难。并将初稿打印(备课组教师每人一份)带到集体备课地点。

②集体研讨,修改初稿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 、定地点 、定人员。

定时间:每周星期日晚(周头会之后)

定地点:多媒体教室(每组划定一个固定区域)

定人员:该组所有教师,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兼教两科的教师以主科为主,两头兼顾。

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教师就个人设计的草案,以说课的形式作简要的说明,然后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进行比较,将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

备课组长做好人员出勤登记和会议记录。

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初稿进行整理与完善,形成定案。并将其打印一份交备课组长审定答字后,于周一交文印室印刷。

④课前熟悉,融入个性

上课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熟悉导学案,并在旁边空白栏内添上自己个性化的备课。此项由教务处和教科室督查,作为非主备教师是否有备课的依据。

⑤跟踪听课,督促落实

虽然导学案是统一的,但教师的个体有差异,在课堂上,对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是否落实了设计的目标、环节与措施,是否效果良好,需要督查。同时,导学案在实施过程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了解,以便再次修改。因此,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规定同年级同科教师每周互相听课不得少于2节。学校将成立专门的督查组跟踪听课,对课堂情况进行督促与评价。

⑥教后反思,补充总结

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多进行交流,每堂课后都要及时进行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订完善,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5、主备教师还要负责出测试题与家庭作业。数学科每周一测,语、英、物、生、地每两周一测,政、史由备课组长酌情安排。语、数、英、物、生、地等科每周周末要安排适量的家庭作业,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量约每科半小时。

6、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并保存完整的电子稿,期末将纸质文本与电子稿各一份交教务处存档。

二、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一)导学案的数量要求:

要求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不分课时的导学案不允许出现。

(二)导学案的格式要求:

导学案电子稿的规格要求:纸张设置为8开纸,左右两栏,中缝约1.5cm ,双面使用。标题类文字均为四号加粗宋体,正文为小四宋体。栏目,加实心方括号,如【学习目标】。行距为1.5倍。

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应由以下四部分组成:①页眉部分,包括如“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的标题、备课时间、设计人姓名、审核人姓名、授课人姓名、使用时间等;以及学生姓名、班极、组号等。②开头部分,包括课题、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③主体部分,包括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预习导航、课堂探究、达标检测等;④结尾部分,包括知识小结、学习反思等。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文本教学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实际,要简洁、准确、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每课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学习目标中尽量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多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能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明确告知学生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并提示相应的突破方法。

(3)知识链接

与学习本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背景),或本课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或以往已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课学习打下了铺垫等,把它和本课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导学案中可提示,不必详细引用。

(4)学法指导

没有学法指导的导学案是不合格的导学案。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及教学要求,给学生提供策略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种学法是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如数学:分析归纳法、建立模型法、演示法、类比法等。

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5)预习导航

预习导航,一般安排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质疑存疑等内容,学生能够结合教材基本完成任务,课前预习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课内预习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语数英物等科可安排课前预习,而政史地生等科只能安排课内预习。

(6)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部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要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应该是一串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即“内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学习内容要立足教材,注重基础,务必容量适中,切忌过繁过多。

(7)达标检测

①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10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②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③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④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8)学习小结

由学生归纳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及学科思想、学习方法。

(三)导学案的质量要求:

(1)知识问题化

①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把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问题。注意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在文本知识的拐点处设置路标;在学习重点难点处设置阶梯。

问题应该明确,学生一看就懂,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②怎样设计问题?

 A、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B、问题不宜太多,太碎;

 C、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D、问题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E、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2)问题层次化

①由于不同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编写学案时,不管在知识体系里还是在练习题的设置上都要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高、中、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②问题的层次可分为A、B、C、D四层,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A类题,是课本再现型,为识记级。学生只要看课本,不需要任何其他帮助,就可以解决问题。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必须解决。

B类题,是课本延伸型,为理解级。学生看课本的同时,只要适当地看一看工具书或其它课外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

C类题,是模仿运用型,为掌握级。学生只要简单模仿课本上的例题就可以完成。这类题,可以直接使用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是例题、习题的变形。

D类题,是灵活运用型,为拓展级。学生只有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后,才能完成。这类题难度较大,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建议每份导学案中,A类和B类题所占比重,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D 类题,在每份导学案中不得超过一题。

三、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独立完成达标检测题,对于做错的问题要力争弄懂及时订正。典型问题加以收集整理,每科准备一个“纠错本”。

4、每科准备一个学案夹,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导学案”进行分科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二)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应该在上课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并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在上课前必须抽查部分“导学案”,以了解学情,并针对学生实际对“导学案”进行补充和完善。这就是上课教师的个性化备课。

2、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按导学案的设计环节进行操作,对各项目标和措施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课后认真的写出反思,对存在的问题、课堂的收获与亮点及时总结。

3、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材处理能力以及电脑操作、多媒体的使用能力。

(三)对备课组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要务实,绝对不能流于形式。备课组作为一个群体形象在教学中充当设计者、引导者,一定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团队负责。备课组内部一定要团结互助,通力合作,尤其是骨干教师一定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2、备课组长要对教学进度、教学反思、每周检测、家庭作业、资料整理等进行宏观把握和具体督查。

四、相关督查保障机制

1、教师的个性化备课、学生的达标检测完成情况与教师的批阅情况,由教务处定期组织检查。非主备教师没有个性化备课的视为无备课;作业批阅未达规定次数的,都按教务处相关制度予以扣分扣款。

2、周测与家庭作业的落实与批阅情况由教科室定期组织检查,未按规定完成任务,也按相关制度予以扣分扣款。

3、课堂目标达成情况与有关强制措施落实情况由教科室、督评组随堂抽查、考评。如听完某教师课后,立即出3-5个小题抽测其中1-2个小组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如英语科教师规定学生每天要记五个单词,学校要进行不定期抽测。

4、学生学案的保存整理情况学校也要进行随时抽查。

为了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实行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从本学期开始,推行集体备课,同年级同科教师共同编写导学案。

一、导学案的编制流程

1、期初由备课组长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打印分发给组内各教师,并上交教务处、教科室各一份。

2、由备课组长分配备课任务,(一般每两周轮换一个主备教师)打印备课任务安排表,分发给组内各教师,并上交教务处、教科室各一份。

3、“导学案”备课的基本特征:“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资源共享、师生共用,减负提效”。

4、备课程序: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所以一份导学案的形成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必须融入每位教师的个性风采。具体过程为“六备”

①个人主备,形成初稿

主备教师在初备时,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资料,教材处理上突出“六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教学环节设计上遵循“四段八环”。同时,主备教师要尽力提出自己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疑难。并将初稿打印(备课组教师每人一份)带到集体备课地点。

②集体研讨,修改初稿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 、定地点 、定人员。

定时间:每周星期日晚(周头会之后)

定地点:多媒体教室(每组划定一个固定区域)

定人员:该组所有教师,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兼教两科的教师以主科为主,两头兼顾。

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教师就个人设计的草案,以说课的形式作简要的说明,然后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进行比较,将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

备课组长做好人员出勤登记和会议记录。

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初稿进行整理与完善,形成定案。并将其打印一份交备课组长审定答字后,于周一交文印室印刷。

④课前熟悉,融入个性

上课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熟悉导学案,并在旁边空白栏内添上自己个性化的备课。此项由教务处和教科室督查,作为非主备教师是否有备课的依据。

⑤跟踪听课,督促落实

虽然导学案是统一的,但教师的个体有差异,在课堂上,对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是否落实了设计的目标、环节与措施,是否效果良好,需要督查。同时,导学案在实施过程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了解,以便再次修改。因此,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规定同年级同科教师每周互相听课不得少于2节。学校将成立专门的督查组跟踪听课,对课堂情况进行督促与评价。

⑥教后反思,补充总结

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多进行交流,每堂课后都要及时进行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订完善,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5、主备教师还要负责出测试题与家庭作业。数学科每周一测,语、英、物、生、地每两周一测,政、史由备课组长酌情安排。语、数、英、物、生、地等科每周周末要安排适量的家庭作业,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量约每科半小时。

6、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并保存完整的电子稿,期末将纸质文本与电子稿各一份交教务处存档。

二、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一)导学案的数量要求:

要求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不分课时的导学案不允许出现。

(二)导学案的格式要求:

导学案电子稿的规格要求:纸张设置为8开纸,左右两栏,中缝约1.5cm ,双面使用。标题类文字均为四号加粗宋体,正文为小四宋体。栏目,加实心方括号,如【学习目标】。行距为1.5倍。

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应由以下四部分组成:①页眉部分,包括如“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的标题、备课时间、设计人姓名、审核人姓名、授课人姓名、使用时间等;以及学生姓名、班极、组号等。②开头部分,包括课题、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③主体部分,包括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预习导航、课堂探究、达标检测等;④结尾部分,包括知识小结、学习反思等。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文本教学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实际,要简洁、准确、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每课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学习目标中尽量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多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能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明确告知学生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并提示相应的突破方法。

(3)知识链接

与学习本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背景),或本课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或以往已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课学习打下了铺垫等,把它和本课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导学案中可提示,不必详细引用。

(4)学法指导

没有学法指导的导学案是不合格的导学案。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及教学要求,给学生提供策略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种学法是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如数学:分析归纳法、建立模型法、演示法、类比法等。

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5)预习导航

预习导航,一般安排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质疑存疑等内容,学生能够结合教材基本完成任务,课前预习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课内预习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语数英物等科可安排课前预习,而政史地生等科只能安排课内预习。

(6)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部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要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应该是一串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即“内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学习内容要立足教材,注重基础,务必容量适中,切忌过繁过多。

(7)达标检测

①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10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②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③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④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8)学习小结

由学生归纳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及学科思想、学习方法。

(三)导学案的质量要求:

(1)知识问题化

①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把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问题。注意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在文本知识的拐点处设置路标;在学习重点难点处设置阶梯。

问题应该明确,学生一看就懂,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②怎样设计问题?

 A、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B、问题不宜太多,太碎;

 C、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D、问题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E、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2)问题层次化

①由于不同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编写学案时,不管在知识体系里还是在练习题的设置上都要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高、中、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②问题的层次可分为A、B、C、D四层,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A类题,是课本再现型,为识记级。学生只要看课本,不需要任何其他帮助,就可以解决问题。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必须解决。

B类题,是课本延伸型,为理解级。学生看课本的同时,只要适当地看一看工具书或其它课外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

C类题,是模仿运用型,为掌握级。学生只要简单模仿课本上的例题就可以完成。这类题,可以直接使用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是例题、习题的变形。

D类题,是灵活运用型,为拓展级。学生只有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后,才能完成。这类题难度较大,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建议每份导学案中,A类和B类题所占比重,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D 类题,在每份导学案中不得超过一题。

三、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独立完成达标检测题,对于做错的问题要力争弄懂及时订正。典型问题加以收集整理,每科准备一个“纠错本”。

4、每科准备一个学案夹,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导学案”进行分科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二)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应该在上课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并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在上课前必须抽查部分“导学案”,以了解学情,并针对学生实际对“导学案”进行补充和完善。这就是上课教师的个性化备课。

2、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按导学案的设计环节进行操作,对各项目标和措施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课后认真的写出反思,对存在的问题、课堂的收获与亮点及时总结。

3、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材处理能力以及电脑操作、多媒体的使用能力。

(三)对备课组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要务实,绝对不能流于形式。备课组作为一个群体形象在教学中充当设计者、引导者,一定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团队负责。备课组内部一定要团结互助,通力合作,尤其是骨干教师一定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2、备课组长要对教学进度、教学反思、每周检测、家庭作业、资料整理等进行宏观把握和具体督查。

四、相关督查保障机制

1、教师的个性化备课、学生的达标检测完成情况与教师的批阅情况,由教务处定期组织检查。非主备教师没有个性化备课的视为无备课;作业批阅未达规定次数的,都按教务处相关制度予以扣分扣款。

2、周测与家庭作业的落实与批阅情况由教科室定期组织检查,未按规定完成任务,也按相关制度予以扣分扣款。

3、课堂目标达成情况与有关强制措施落实情况由教科室、督评组随堂抽查、考评。如听完某教师课后,立即出3-5个小题抽测其中1-2个小组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如英语科教师规定学生每天要记五个单词,学校要进行不定期抽测。

4、学生学案的保存整理情况学校也要进行随时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