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乘着爱的翅膀飞翔
发布时间:2014-2-27 17:37:38 浏览次数:237

 

让学生乘着爱的翅膀飞翔
                        ——读中国教师报《无爱不教育》有感
      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关爱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都充满希望。近日,我读了第465期《中国教师报》,其中的一篇《无爱不教育》令我引发了感想,那就是:爱!“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让学生乘着爱的翅膀飞翔! 
     每一位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理解,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肯定,只有让师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和学生沟通,建立起师生间的真挚情感,才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诲。因此,我们对学生要真诚相待,真心关爱,用师爱的真情去感染他们、帮助他们,用师爱去换取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用师爱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师爱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读教育书籍,最爱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够教育好学生。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在你教育工作刚开始时,就已经失败了。 
 一、爱字当头,严在其中 
      爱是一座熔炉,它能熔化一切“顽石”,它能教育好所有的学生。师爱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它的无私性和无条件性,对学生态度的诚挚与公正,正确的把教与育、爱与严融为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教育育人同管理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溺爱,是讲究爱中有严,严而有度。热爱但不骄纵,尊重而不迁就。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因势利导,及时纠正,要充分信任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信任而不放任,严格而不苛求,让学生在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事实证明,没有什么比学生理想的复活、信念的重塑、梦想的再一次飞翔更令人欣慰。 
二、态度宽和,友待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无疑是指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过失或错误。当他们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冷静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心理,以宽容慈爱之心在爱护学生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切忌讽刺、挖苦、谩骂,甚至体罚等简单粗暴的做法。柳树,感恩大地,播洒绿荫;松树,傲立苍穹,抚慰云天;无数的学生说:“老师,我能高飞,像只鹰,全因为您是我翅膀下的风,是你化育天地的博爱情怀。” 
三、循循善诱,突出主体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才能打动到心灵的深处。”陶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告诉我们:要做好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就应心怀爱心,循循善诱,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心理学认为:“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要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必须爱护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个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而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即产生“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会更尊重老师的劳动,更愿意接近老师,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主动与老师合作,这将使学生变得更加乐学,教师更加乐教,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也因而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师爱本身不是目的,师爱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去爱,拥有博爱的胸怀和能力,从而用爱去回报父母、老师,回报社会,但爱不是单靠教能教会的,只有洒下爱的甘霖,才能换回爱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