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4-1-14 17:45:26 浏览次数:272

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新课程”数学教学解决的关键是构建高效课堂,那什么样的课堂可称为“高效课堂”?又怎样构建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与人们常说的有效教学相比,更强调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

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真正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1.高效课堂的“三个标准”
  (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新课标下,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个理念不是一个时髦的叫法,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须条件;
  (2)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
  (3)学生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

2. 高效课堂要保证三个“量”

  (1)信息量;

  (2)思维量;

  (3)训练量。

3.  高效课堂要达到三“动”

(1)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

(2)心动:思维在动;

(3)神动:思想在动。

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教或引领。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征,引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领时仅有这些原则是不够的,那么在实际上课时具体应该怎么引领学生?有没有一些更具体的策略或方法?教师的教或引导要有正确的策略。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如何把“教”引领到学生“学”呢?

一、引领的五个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递进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三点:第一,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有差异,要么是基础水平的差异,要么是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差异;第二,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跨度,在备课、讲课时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平稳、顺利跨越这个跨度;第三,保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

解决问题原则:要求教师“引领”要有足够的问题意识。

容量适当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课堂知识的容量不是越大越好,练习的题目也不是越多越好,知识的容量是以绝大多数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学会为标准。

联系生活原则:要求教师克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弊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生活走进课堂。

二、引领的五个基本策略

教师的引领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门课程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都是要学习的,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策略之一:方法引领

教师教学要驽驭好四条线,引领学生找准落脚点。

1、驽驭四条线:知识是明线----要清晰;方法是暗线----要提炼;

思维是主线----要拓展;表达是分界线----要规范

2、四个落脚点:必要的训练----检测速度和效果;必要的纠错----达到及时彻底;必要的规范----表达过程完整;必要的记忆----掌握概念技巧。

策略之二:目标引领

教师教学目标要清晰合理,引领学生达到预期效果。

教育教学目标要依据教材编排、学生的学段和实际发展状况等分解到具体的一堂课中,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是合理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要经常性地反思,形成对教育教学宏观追求的理解;教师还要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最好是研读整个学段的教材,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这些都是备好一堂课的基础性工作。

一些课教学目标设置问题非常多,这是导致教学低效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教学目标非常模糊,二是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三是教学目标很空、很大。

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落实到两点:一是落实到学生具体的课堂学习行动上。二是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上。

策略之三:思维引领

教师解读教材要深刻,设问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解读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阅读教材、教参之后首先确定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少走弯路,提高有效性。如新授课模块的建立是:知识铺垫模块、新知识模块、应用模块、作业模块。需要我们教师设问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杨澜在《一问一世界》书中讲:做访谈节目的人是以提问为生的。我们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当中有多少环节是在训练我们问问题呢?基本上没有。有效的提问以及即时的应对、反馈是对话教学的生长点。

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轻轻推进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也对自己的思维予以反思。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可通过鼓励学生提问;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证明自己的回答;运用答案、问题并给予即时反馈,给予等待时间;尊重不确定性的回答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策略之四:状态引领

教师研究学情要科学,让讨论引领学生把课堂推向精彩。要依据学情进行教材整合,在课堂现场,教师对学生的“状态引领”则有了更多的“经验”和“艺术”成分。

设计组织好课堂讨论环节,让讨论引领学生把课堂推向精彩。筛选好讨论题目是讨论效果达到精彩的前提。把握好讨论时机,这是达成讨论效果的关键。把握好讨论形式。处理好自主展示与随机指定回答的关系。处理好独立思考与讨论的关系。

策略之五:习惯引领

教师课后反思要交流,引领学生形成好习惯。引领学生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

如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再如可以开展一些对教学有实用价值的教研活动,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有话可说,易操作,效果明显。举些例子来说:(1)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常见方法;[从知识的产生背景或数学史、故事入手引入;预设悬念引入;通过学生实践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设置问题引入;从旧知识的拓展引入;用类比法引入];(2)如何进行集体备课?(3)课堂教学板书的设计技巧;(4)课堂作业布置应把握怎样的尺度?(5)作业批阅的方式;(6)课堂教学的评价;(7)如何进行试卷的组织?(8)如何进行试卷评讲?(9)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10)如何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等等。

同时,还可以从时下最流行、快捷的博客传播平台入手,实现优质资源的快速整合,探索出一条网络校本教研的快车道。可以通过以制度做保障,建立区域教师博客群;各学校中心教研组负责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指导教师开展网上集体备课、议课研讨活动;与教研室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联系,分学科坚持给教师博客写评论;教研组长分学科定期发布新思考、教育论坛、名家在线教研信息,提供有价值的网络研究主题,或不定期发布一个或几个优秀案例、课例,或在论坛新贴中发表一个主题,然后让老师们学习撰写自己的心得,上传到博客群中,引导全校教师通过个人博客、团队博客、博客群组和网络论坛开展网络研讨活动,使博友们从各自的房间走出来,实现群组智慧的交锋、心灵的碰撞。在博客群上,教师们避免了面对面沟通时可能出现的尴尬和不自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畅所欲言,可以极大地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传统教研方式不能达到的教研效果。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日常工作和反思性学习也结合得更紧密了,教师们的心态更开放了,能够更冷静、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参与教师的叙事、反思、案例研究、名师课堂及教研沙龙等活动展示,不断搭建和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还可在博客上利用“电子期刊”汇编教师优秀文章,构成学校电子版作品集,来吸引大量区域内外的教师争相阅览。“网络教研”栏目还可发开设“视频资源”、“电子刊物”、“案例研究”、“教研沙龙”等版块,各学科教师为版主,对版块内容、论坛进行管理真正实现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的组长可以打造一个好团队,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我们各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把握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保持良好的心态踏实工作,二是把握五个策略:方法引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目标引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依托;思维引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状态引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支撑;习惯引领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三、高效课堂带来的效应

采取以上五种策略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从教学理念上看,实现“会学与学会”的转化;从教和学的方法上看,实现“引与学”的转化;从学生来看,实现“学习与运用”的转化。

最后让我们一起坚定信念,不懈努力,为教育教学的百花园再添一道新的风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